之前發佈了「疫情世代培訓的五項替代方案」後,企業端就有了一些想法和後續疑問;因此,接下來就讓我們以企業方的角度出發,為大家陸續分析企業的線上學習該如何發展、如何選擇、如何收到實效?
之所以把題目定為「筆記」,因為僅是把我的看法與大伙兒分享,同樣的事實可以有各自表述的空間,敬請笑納。

第一頁筆記,我們聊聊:線上學習的歷史軌跡。
在我投身於企業內訓這十多年的經驗,我們看著世界的企業培訓慢慢在轉變,從演練變成工作坊,從只專注在理論出處到聚焦在授課手法,從要求講師是一位 Speaker 到期待是一位 Trainer,每條歷史軌跡的變化,都反映出不同時代的企業培訓變遷,也反射出學員或企業端的學習渴望。而我們,也可以鑒往知來!
同樣的道理,在線上學習的發展也是一樣的。

大約在 2000 年左右,那時「運用電腦來進行學習」的氛圍出現,表現的產品就是講師的錄影作品,或是 CAI(電腦輔助教材軟體),主要還是單機的運作,還沒有到線上的概念。而這個時候,所謂的「講師錄影作品」大概也都是講師本身演講的錄影作品,並不會針對這樣的學習模式而特別設計。
一直到了 2004-2010 這段時間,有一個概念興起了,大家都稱之為「e-learning」,其實我個人不是很喜歡照翻成「線上學習」,因為那會和我們即將談到的概念衝突;那時主要推廣 e-learning 的商家,大概都是科技公司,這一段時間我人在 Pchome,剛好算是趕上了「企業內部平台建置」的浪點。
因為是科技公司在主導這一波的輿論,所以這個時候的 e-learning,強調的是 Intranet 的概念,也就是所有的學習資料都放在內部網路,伺服器有強大的防火牆,員工登入需要的密碼設定有多麼的多樣化,大家的學習歷程都可以統一管理紀錄等科技上的功能。反而在「學習」功能這一塊,就不是科技公司的強項,因此,這個時候的 e-learning,平台上大多數的影片,不外乎就是講師的實際演講錄影,再不然就是畫面都是 ppt,加上講師「平穩」的配音。
因此,為了怕學習效果不佳,才衍生出了許多有趣的小功能,比如說,每放十分鐘的影片就會出現一個「你還在嗎」的按鈕,請學員按下去才能繼續。

這股熱潮大概在 2010 年後慢慢消了下去,一來是這樣昂貴的平台的客戶群大概都已經買了,二來是這個時候我們終於才發現一個早該發現的事實:大多數的課,實際上課的效果還是比 e-learning 來得好。
接下來的「線上學習」,從 2010 年開始到 2019 年,都處在一種「有需要再處理」的狀況下,因此,這個時候反而出現了許多充滿創意的作法,比如說我自己就曾經遇到過的兩個案例。
有一家企業邀請我進行一場講座,三個小時,上課地點是在他們的總公司,不過他們在另外八個小鄉鎮有著辦公室,也有少數的同仁在那裡,老闆很希望大家都能參與這一場講座,這樣全公司的人才能有所共識。因此,我仍在總公司演講,但是會有鏡頭對著我,我們再利用公司建立的遠端會議系統來傳遞畫面與聲音;這樣的模式想必大家都知道,就叫做「遠距教學」。
另外,還有一家企業希望我能針對他們的業務團隊上課,但是業務團隊分散在各個地方,平常不會聚集在一起,因此,我們確定課程內容後,就把所有人聚在一個大群(因為是在內地,所以使用的是微信群),大家約定好每個星期二下午一個小時,我會以「錄音」的方式,以一小段一小段的方式發送,並在需要簡報的地方,以圖片的方式送到群組上;當然,大家在我發錄音的這個過程中,都不回應也不發言,讓我的過程中都是連結的,這種方式,我稱之為「微群教學」。

歷史的軌跡很快的就來到了 2020 年了,在新冠肺炎的影響下,線上學習終於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紀元,它不再是「由非專業培訓人員提出的 e-learning 概念」,也不再是「有需要再想辦法處理的階段」,它現在成為了我們企業不得不正視「我們該怎麼做的問題」了。
我個人認為這不失為一件壞事,畢竟,這一波疫情本來就會改變一些事,與其被動去變,不如我們主動去想我們可以怎麼變。因此,我接下來會再發表後面七篇筆記,期待能給所有企業與培訓夥伴一些概念,怎麼做才會比較有效果,怎麼做又才能真正讓企業的資源投入到對的地方。(1/8)

(原作者.麥巨卡索訓練中心 羅亦耀老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