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年,知識變現的觀念喊得震天撼地,不可避免的,圍繞這個主題而設下的課程陷阱與錯誤觀念也鋪天蓋地;也因如此,我不大想太早談這個主題,畢竟在混濁中,人們是看不到清澈的。
但是,現在的時間點差不多了,因此,我就以循規蹈矩的、追求永續的方式來談,讓真正具有知識的朋友,能找到自己的舞台,以及,登上這個舞台發光發熱的密碼。
第一關密碼:知識內核
「知識變現」這句話,我們可以先拆成兩個重點來看:知識、變現。我相信大家最在乎的,都是「變現」二字,畢竟沒有辦法變現,是很難永續的;因此,在我的設定中,後面的九個密碼,都會圍繞在「變現」這個重點上。
然而,我們也不能忽略掉「知識」這前兩個字,因此,第一篇就讓我們來談談這二字的精髓吧!
在各位往下看這系列的文章之前,每一位朋友,都必須在這裡先掩卷自問:我如果真的想往知識變現方向發展的話,我要以什麼樣的知識點,來面對市場呢?
所以我們可以說,「知識」二字,是「知識變現」的基礎,有了這個基礎,各位再往下發展才有意義,也才有根可恃。
那麼,我們該如何去找到自己這樣的基礎呢?其實有以下幾種方式,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學歷、經驗、資源與人生軌跡,來決定自己的知識內核。
方案一.向外學習
這也是最簡單的方式,向外面的的一些大師、培訓單位進行學習,尤其是一些比較有系統的課程或系統,在學習之後,可以得到認證的證書,這樣的學習結果,得到的知識內核對於自己的價值是很高的。
方案二.書本理論
在書店中,有著許多暢銷書籍,之所以會暢銷,就是因為書中的一些觀點或想法,很切合當下社會的人們需求;但是,書畢竟只是一本書,我們可以針對這本書的概念,進行更深化的整理,去歸納出系統重點,去擬定出行動方案,讓書的知識能從二維轉化為三維式的訓練。
不過這個部份在進行時,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版權的問題。
方案三.經驗萃取
相信許多朋友,過去的人生、家庭或是工作中,都有著大量的閱歷,這裡面的點點滴滴都是一種養分,可以幫助各位去萃取,從中提煉出許多有價值的觀點與想法。別小看這些足跡,那可是許多沒有這方面經驗的人們,渴求不已的寶藏。
但是雖然經驗是在我們的腦中,但是要能萃取出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,各位可能必須去學習這樣經驗萃取的方法,同時,也在放多一點心思在訓練架構的生成上。
方案四.舊瓶換新
人們需要的知識,不一定都是「新」的,也可能是「舊」的;小到英文、數學,大到領導、術算;這些內容可能都是固定的框架,搞不好我們在網絡上就可以查到一堆相關資料。
這些知識素材,都是知識,但是不是我們可以使用的訓練素材;我們要做的,是設法去思考:我該如何去說這些知識,才能吸引人,才能更具特色。就像補習班名師一樣,都是三角函數,但是他就是可以講得比學校老師更迷人。
以上四種策略,是我們可以建立起自己知識內核的手法;當然,沒有列出來的方法也有,比如說:偷師,拿別人的內容為自己的主題。不是不行,只是就像我一開始說的:那不是永續的方法,所以沒有特別的必要。
我很喜歡一位大師曾經調侃人世的話,他說:「許多人都高喊要知識變現,但是很多人都沒有搞清楚,知識變現的重點不是變相,而是你得要先有知識啊!」。(1/10)
(原作者.麥巨卡索訓練中心 羅亦耀老師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