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地因為雙減政策,讓許多教育培訓講師,想往企業講師界發展;同樣的,在台灣也有許多知識工作者,擁有這樣的企圖心。因此,就讓我把給這些朋友的建議,精斂成九項建議給大家吧!

第一項建議:知識定位

近幾年,大家都很流行討論「知識變現」,我在之前也動手完成了十篇文章「知識變現的通關密碼」,事實上,做一名企業培訓師,就是知識變現的一種,但也是我個人最熟悉的一種,因此,這系列的文章就聚焦於此。

這三四年,我觀察到一個現象,有許多企業界的菁英們,他們平常可能身處在人資單位,或者,他們是專案經理,但是,他們都會私下來找我聊天,討論他們轉換跑道,成為職業培訓師的可能性與路徑作法。
這樣的討論,除了依個人的專長給予建議之外,我最常做的,就是給大家從出道到出名,從提案到成案中的各項經驗談,我並不是很確定我給予的建議是對的,但是,畢竟我也是在這個領域待了十多來年,卻仍還健康地活躍著,我想我的經驗也該是有一定的含金量吧!

第一個建議,是所有要出道或有志於出道的講師最核心的第一步,那就是定位你的知識,也就是說,你要如何向別人介紹你這位講師,會講什麼?主談什麼?
我很尊敬的一位前輩曾經說過:「要想知識變現,首先,你要有知識啊!」,同樣的,我們也可以改寫成:「要想知識變現,首先,你要明確定位你的知識」。

我有著多年專案管理的經驗,那麼,出道之後,我就專門講「專案管理」,這樣可以嗎?我有著多年團隊管理的經驗,那麼,出道之後,我可以去教大家領導統御嗎?

可以,但是也不可以。
「可以」的原因是你擁有這項知識的多年實踐經驗,這是很好的基礎,但是「不可以」的原因,是光有實踐經驗還不足,你還得去準備一些理論背景知識。
因此,最好的方式,就是在出道之前,多去研習一些資料,多去看一些書。這位專案主管可以多去研究一下「專案管理」的理論與流程,而這位領導人可以多去研究一下不同的管理知識。

相同的道理,為什麼企管系的大學畢業生不適合立刻投入到講師的身份中,因為他雖然有著許多的理論背景可以講,但是他沒有實踐的經驗,那就很難舉一反三,因應善變了。
是的,「背景理論知識」與「相關實踐經驗」就是你知識定位的關鍵。
在我們決定自己的知識定位時,有三項原則很重要,想要順便一起提醒大家:

第一項原則:Know your audience
大家應該都聽過這句話,是的,你的聽眾是誰?
我們這一系列在談的核心,都是企業培訓,因此,我們必須預設對象是企業人士,這也就是說,我們設定的知識定位必須是企業方需要的,是對企業運作有助益的。

第二項原則:紅海市場與藍海
所有的商業行為,都必須做這樣的考量,因為企業定位不一樣,所處的市場不一樣,所採取的策略也就不一樣。
在培訓業也是,有些課程的主題就是紅海,也就是有著數不盡的講師都在談論的主題,如:溝通、團隊;但是有些主題就是藍海,能真正去討論這個主題的講師是稀少的,如國外一些版權課程。
若是你的主題是紅海,也沒關係,請去講出你的特色,請去整理出裡面更細膩的操作,身處紅海就是比較競爭,但是相反的,紅海的課程也往往表示市場需求是大的。

第三項原則:月暈現象
很多講師都很想告訴外界一個訊息:我什麼都可以講;我相信這些朋友內心深處最恐懼的,是怕如果自己只會講一個主題,那企業邀約就少了。
以我的經驗,我想告訴大家的是,當你在一個特定主題講久了、講深了,講出名了,慢慢的,就會有月暈現象,所有的企業與通路就會開始邀請你,去講相關延伸出來的主題了。
我一開始,就是以溝通與團隊為主,但是慢慢的,我的口碑逐漸建立,就開始享受著月暈現象,現在的我,能講的主題就真的很廣泛且多元了。

自從我三十歲進入到企業培訓師這個領域以來,我每一天,無時無刻不在感恩我擁有這個機遇,也擁有這個舞台,畢竟不論是工作收入,或是個人成就,都真的讓我的生命極為精彩。
也因此,我不斷鼓勵許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入,反正市場是很大的,客戶也不會僅指定同一位講師。
然而,我見過許多專業人士冒然進入,前半年到一年,會有一段市場新鮮期,課量不少,但是,往往一年後就慢慢被新人取代。
當然,我更見過許多有志向的人,卻因為始終沒有準備,就一直在這行業的門外徘徊,大喊我想上路,但是永遠沒有出發。
這系列的文章,不僅是在鼓勵大家,更希望給大家方向與路徑,先掌握上台的階梯在哪,才能有發光發熱的可能性啊!(1/9)

 

(原作者.麥巨卡索訓練中心 羅亦耀老師)